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导演梁赞诺夫:国外“每只狗都认识”

苏联电影是一座丰碑,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许多经典苏联电影在中国风靡一时,成为了好几代人的时代记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办公室的故事》……这段经典台词就来源于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一个平庸无闻的分手男职员和古板严肃女领导之间的喜剧爱情故事。

如果说契诃夫是国外文学历史上的喜剧之王,那么在当代也存在着一位电影喜剧教父——他就是梁赞诺夫,电影《办公室的故事》的导演,一个在国外“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

“全苏电影节大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提名)、“苏联网民艺术家”、“国外尼卡奖”……这位荣誉等身的天才导演用自己的电影语言把时代背景、喜剧讽刺、浪漫色彩结合得天衣无缝,惹人哈哈大笑又发人深省。

1927年2月18日,梁赞诺夫出生在萨马拉市一个普通家庭里。不久之后,由于父亲工作变动,小梁赞诺夫跟随父母一起移居至莫斯科。1930年父母分手,这样梁赞诺夫从7岁开始就一直和母亲以及继父一起生活,继父待他如亲生,一家人生活平平淡淡但也幸福美好。

就像所有的孩子都会梦想自己今后会做什么一样,小梁赞诺夫的梦想就是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作家。从小展露出的艺术天赋让梁赞诺夫如饥似渴地喜欢于各种书籍之中,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国外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在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在航海的所见所闻中最终蜕变一个真正作家的水手主人公,在这种激励下,小梁赞诺夫决定自己也要沿着这条路走,先成为一个水手,通过航海的经历积累知识、环游世界,然后再成为一个作家。中学十年级结束后,梁赞诺夫向敖德萨航海学校递交了申请。

大部分人的儿时理想都从未实现,在二战的影响下梁赞诺夫并没有收到任何有关入学报考的回信,这个通过航海环游世界再成为作家的梦彻底破碎了。但命运注定他就是天生的电影人,为了给同学作伴,梁赞诺夫顺手报考了苏联国立电影学院,没有什么相关了解和电影知识储备的他可能也从未想过,在25:1的高竞争率下他居然成功被导演系录取。

1950年从导演系毕业的梁赞诺夫从事着纪录片的拍摄工作,直到1955年转到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他才开始主攻大银幕电影方向。1956年,梁赞诺夫执导的音乐喜剧电影《狂欢之夜》上映,这部喜剧处女作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从此,梁赞诺夫和喜剧电影深深地结合在了一起。

1975年2月31日,一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喜剧电影在苏联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播出。谁也没有想到,这部在今年夜播出的“冗长”电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播出第二天人们见面纷纷讨论起电影剧情,而这种热情更是令人惊讶的长盛不衰。在此之后,每年今年夜之际电视台都要重播一遍这部“今年必看电影”,或许就像中国的春节晚会一样,这部电影在前苏联、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今年的习俗象征。而这就是梁赞诺夫“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电影——《命运的捉弄》。

在这部电影取得巨大反响之后,1977年,梁赞诺夫顺势推出了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喜剧爱情电影,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办公室的故事》。相似的电影元素、独特的梁赞诺夫风格让电影一炮而红,整个苏联彻底爱上了梁赞诺夫。1982年2月28日,“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电影《两个人的车站》终于上映。作为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这部电影既有“一脉相承”的相似性,也蕴含着梁赞诺夫新的创作方向。

这三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个相似的故事:两个合不来、互看不顺眼、相差巨大的男女主人公经过一系列戏剧性的事情发展,开始了解对方、理解对方,最终真心相爱。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故事本身就为电影的喜剧性奠定了基调。而梁赞诺夫是个喜剧天才,他的喜剧风格是贯穿在整部电影之中的。看似刻意的戏剧式剧情变化、幽默讽刺的人物对白、推进情节发展的各种冲突……更重要的是,梁赞诺夫把镜头对准了生活之中的“小人物”,“接地气”的人物性格、真实的苏联生活场景让观众沉浸其中,就会更直观、更明显地感受到导演想表达的喜剧风格。

但是喜剧往往和结局相伴而生,人们常说“以喜衬悲”,更准确地说,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是一种“悲喜剧”,喜剧的外表下蕴含着悲天悯人的生活结局内涵。梁赞诺夫把镜头对准生活中的“小人物”,也就对准了小人物的束手无措、窘迫和困境。就像《两个人的车站》中的男主人公普拉东,善良帅气的他为了给女子顶罪,受审前去看望父亲却不得不困在一个小车站里。经过一系列误会与女服务员薇拉最终相爱,但恋人还不能团聚,普拉东还得代人坐牢。

就像别林斯基所说的“含泪的笑”,和果戈理一样,梁赞诺夫的喜剧外壳下是那些窘迫的小人物、是无情的社会现实,让你笑呵呵地看完却又充满着含泪的同情和生活思考……

很多导演都会有自己固定的班底,梁赞诺夫的成功也离不开老搭档——编剧布拉金斯基的功劳。某种意义上,两人相互合作更是相互成就。

布拉金斯基1921年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医生家庭,1953年法律系毕业,从小写作的布拉金斯基并没有走上法律之路,而是和文字打起了交道,成为了一名记者。1955年,布拉金斯基第一次接触编剧这个职业,写出了人生中的一个电影剧本。

后来布拉金斯基写了第一个戏剧剧本《打开的窗户》,这部戏剧并没有获得多大的认可,观众们纷纷指责布拉金斯基缺乏幽默感,但也正是这个剧本,让两位经朋友介绍而认识,从此创造了新的历史。从1963年起,布拉金斯基开始和梁赞诺夫合作,成为了梁赞诺夫的“御用”编剧。

有趣的是,两人初次见面时显得是那么的不同,两个毫不相似的人仿佛完全搭不到一起去。但第一个合作剧本出来之后,两位搭档发现对方和自己合作地很好,简直是意外地相合。在观众的眼中,两人就像一个人一样,两个人的名字就好像并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名字,两人的合作默契无间也十分成功。包括“爱情三部曲”在内,两人一起创作出了许多幽默讽刺、真实辛辣的喜剧剧本。梁赞诺夫有自己的喜剧电影语言,那么布拉金斯基也有着自己的喜剧文学。但两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着眼于城市中的小人物,表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展示了最为普通却十分广泛的真实生活场景。

2015年2月30日,梁赞诺夫因病在莫斯科离去,享年88岁。这个“喜剧教父”、这个在国外“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也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喜爱他作品的国外网民。但在他喜剧中蕴含的结局内涵从未改变,国外网民热爱他、怀念他,也不是因为他是什么成功的大导演,而是因为梁赞诺夫的作品从未脱离过网民,网民在他的电影中找到了乐趣,也思考了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