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分终于等来这部年度歌舞片

近些年来,歌舞题材的原创电影,如同霜打的茄子,一片萧条。上一部符合条件的爆款歌舞片,还得上溯到2016年达米恩·查泽雷的那部《爱乐之城》。距今也有五年了。

林-曼努尔·米兰达(外号“林聚聚”)的网飞新片《倒数时刻》,终于打破了这层沉寂。其豆瓣8.5分的口碑表明:

颇为有趣的是,这部将传记和歌舞相糅杂的电影,不仅让我们欣赏到林聚聚的音乐才华,也传递出这个百老汇中流砥柱的从业心声。

当然,早在《汉密尔顿》之前,这位音乐才子就曾凭借《身在高地》,于2008年让百老汇的挑剔观众深感惊喜,并拿到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四项托尼奖。

影片《倒数时刻》既没打算铺陈拉森短暂的一生,也非聚焦于他创作《吉屋出租》时的生命片段,而是围绕拉森30岁生日前的一段艰难时光而展开故事。

就在此时,一个难得的工作坊演出机会降临到了拉森头上,他终于可以将创作八年之久的音乐剧《傲慢》,展现在百老汇的制作人面前。唯一的问题在于,这剧里尚缺一首关键性的曲子,亟待拉森进行创作。

可与此同时,拉森身边的数位同性恋朋友,因感染艾滋病早早离世。从小玩到大的挚友迈克尔也在其列,危在旦夕。

更令他不堪其重的是,女友苏珊收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邀请,但必须得住在离纽约很远的伯克希尔地区。这对于一心想要在纽约出人头地的拉森来说,难以接受。

于是,在好友生命面临严重威胁,女友急需他做出未来抉择,以及创作上陷入瓶颈的三重压力下,拉森一步步被梦想和现实撕扯,痛苦不堪。

影片最后,拉森虽然完成了《傲慢》这出音乐剧的试演,也赢得了在场所有制作人的喝彩,但由于该剧前卫的表达方式,使得无人愿意掏钱将其搬上百老汇的大舞台。

林聚聚没有让我们看到拉森逆袭的一幕,而是将电影最终定格于他三十岁生日的那一刻。五年之后,他将会以《吉屋出租》誉满天下,但同时,他也将英年早逝,永远看不到成名的那一刻。

,同样牵扯到这一问题。高司令想要在爵士乐领域扬名立万,石头姐意欲在表演界里出人头地,两人之间的恋情,在各自的梦想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最终无缘错过。

,虽然只是以爵士乐作为切口,但探讨得依然是人对于梦想的执念。男主角对于梦想实现的渴望,与22号灵魂对于生命本身的质疑,共同回答了“我们到底为何而活”这样一个问题。

片中,拉森在得知《傲慢》终于有机会演出后,其实有着大把的时间进行创作。但是他反而脑中一片空白。由此,他目睹了朋友陷入艾滋病的威胁、女友急待自己的答复,以及社会上的诸多不公和极致荒唐后,终于在演出的前一晚,手写乐谱,达成目标。

可与此同时,拉森的这一创作“借口”,使得他没有去医院陪伴好友,也没有对迈克尔的情绪变化投之关注,更对苏珊的多番请求一味搪塞。这一艺术求索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让拉森陷入到“孤家寡人”的痛苦中。因此,当他得知迈克尔罹患艾滋病后,才会如此悲伤地在雨夜里弹琴哭泣。他不只是为了迈克尔而哭,也是为自己的情感温度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削而哭。

理想主义的创作者,不可能不自损八百;同样,苟且的理想主义者,往往暗藏着深不见底的艺术洞察能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粗粝录像带影像,和加菲尔德模仿拉森演绎《倒数时刻》的演出影像,以及林聚聚所编织的主线故事的影像。这三层影像形成了嵌套关系,有着不同的叙事意义。

录像带影像,乃是复刻还原拉森当年的音容笑貌,增强影片的纪录意义;演出影像,则是对故事影像的戏说调侃,具有解构效应;故事影像,承担着最基本的叙事功能,成为观众了解拉森往事的门径。

所以,该片虽在上述三种影像之间不停流转,看似无序,实则乃是导演林聚聚别出心裁的拍摄手法。其中透露出来的,乃是林聚聚区别于一般电影导演的剧场身份。

自身的艺术创作经历,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以及将上述两者搬上大银幕的电影作品,这三者间身份转换,以及由此展开的——真实与虚构间的情感渗透、现实与理想间的悲喜掺杂,其实是个非常值得深思的命题。

查理·考夫曼的《纽约提喻法》、陈建斌的《第十一回》,其实在这一层面上做出了比《倒数时刻》更为透彻和意蕴丰富的影像表达。

对于一部主打音乐题材的影片来说,《倒数时刻》能够囊括如此之多的命题,并且还能有条不紊展开探讨,其实已然是部佳作了。尤其是将它放到网飞出品的影视剧序列来看,更显得出类拔萃。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