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苏茨基逝世后波兰政府在西乌克兰推行严酷一切抵抗运动

1935年,毕苏茨基逝世后,外长约瑟夫·贝克,军队总监马歇尔·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和总统伊格纳齐·莫希齐茨基采取三头政治进行统治。后来出现分裂,形成以马歇尔·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为首的军派,以伊格纳齐·莫希齐茨基总统为首的总统派和以约瑟夫·贝克外长为首的政府派。雷兹-希米格维和莫希齐茨基试图联合萨那奇政府的支持者,但却未能成功。1937年,强调民族主义的民族统一阵营成立。雷兹-希米格维和莫希齐茨基都加入该阵营,但贝克拒绝加入。这一届上校政府以威权统治著名,民族统一阵营残忍地一切抵抗运动,以此“维护国家的安宁与秩序”。他们关注波兰化,重组政府和文化机构,重新制定教会政策和土地分配政策。毕苏斯基任命的沃伦省长约瑟夫斯基允许留任,但是他在沃伦省的乌克兰化政策日益遭到上校政府和当地波兰居民的反对。

上校政府采取的第一个削弱少数民族的政策是:颁布一项任期限制法令。政府宣称这可以建设一个较为公正的不具党派性的色姆(议会),因为此举可以清除那些反复当选的代表。这一法令对乌克兰人影响巨大,因为乌克兰人在政治方面并不成熟,通常选举同样的代表。乌克兰民族民主联盟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都一致地这一法令。此后,少数民族在色姆议会中的代表人数可谓微不足道。

东加利西亚和沃伦地区为数不多的政府职位几乎全由波兰人占据,乌克兰人在谋求政府职位时全面受阻。地方推选的乌克兰族官员失去了自已的职位。尽管当地居民主体是乌克兰人,但政府中几乎所有职位都由波兰人担任。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国家较重要岗位的控制。铁路工人也用波兰工人取代了大批乌克兰工人,除非乌克兰工人转而皈依罗马天主教。波兰军队司令认为只有波兰人替任沃伦省所有职位,才能够确保在俄国发动袭击时可以迅速动员人民和阻止破坏活动。

同时,在这届上校政府统治时期,强迫转变信仰的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如果郊区居民不转变信仰,边境保卫团将强迫信徒在布道时使用波兰语,征用希腊天主教教堂和东正教为罗马天主教使用,或者直接烧毁他们的教堂。1914年沃伦省共有389座东正教教堂,在约瑟夫斯基管辖时数目有所增加,但1938年他离职之后,政府开始了攻击。到1939年苏联占领时,沃伦省仅剩下51所东正教教堂。《乌克兰周刊》特别指出,政府强迫东正教教民在布道时使用波兰语。

1938年莫希齐茨基指出,波兰独立东正教会保留自治,但政府不会允许任何事情阻挡波兰文化向东部领土的扩张。不少牧师因为拒绝在布道时使用波兰语,被监禁在卡尔图斯卡集中营。最终,有190座东正教堂遭到摧毁,另外150座东正教堂转为天主教堂所有。1914年存在的389座东正教堂在1939年仅余51座。

此外,东正教教会还失去了大量教会田产,被政府没收的田产或收归国有或转让给罗马天主教。在海乌姆和波莱谢地区,波兰殖民者的武装队伍烕胁乌克兰平民阪依天主教。余下的东正教堂被迫使用波兰语进行布道。1939年8月,沃伦省首府卢茨克地区最后一座东正教教堂也转变成为罗马天主教教堂。

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乌克兰人民对波兰政府日益不满,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又恰如其分地利用了乌克兰群众的这种不满情绪。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宣称,乌克兰民族之所以遭受如此的不公正待遇和悲惨命运,是因为没有自已的祖国,他们宣称自已代表整个乌克兰民族的利益,目标是建立囊括所有乌克兰土地的纯粹的独立乌克兰国家,而只有对波兰居民进行种族清洗才能保证种族土地的纯净。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